2026年5月,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將迎來一場聚焦城市安全未來的行業盛會——杭州國際安防產品博覽會(簡稱:杭州安博會)。作為中國安防行業年度標桿性展覽,本屆展會以“智慧安防:科技驅動,構建城市安全新防線”為主題,匯聚全球前沿技術、頂尖企業和行業專家,共同探索數字化時代下的城市安全解決方案。在人工智能、物聯網、大數據等技術加速融合的背景下,這場博覽會不僅是產品展示的窗口,更是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、促進行業生態升級的重要平臺。
一、科技賦能:智慧安防的突破性進展
隨著“新基建”戰略的深入推進,安防行業正經歷從傳統監控向智能化、系統化轉型的關鍵階段。本屆杭州安博會將集中展示三大核心技術趨勢:
1. AI驅動的智能分析系統:基于深度學習的行為識別、異常事件預警等技術已實現毫秒級響應,例如某參展企業推出的“城市天眼4.0”平臺,可通過視頻流實時分析200余種安全隱患,準確率達98.6%。
2. 多模態感知網絡:融合5G、北斗定位和邊緣計算的立體化防控體系成為亮點,如某研究院研發的“地空一體巡檢機器人”,具備熱成像、氣體檢測和應急通信功能,適用于化工廠、地鐵隧道等復雜場景。
3. 隱私保護與數據安全:針對《個人信息保護法》要求,多家企業將發布符合GB/T 35273-2027標準的加密傳輸方案,實現“數據可用不可見”的安防新范式。
據主辦方透露,華為、海康威視、大華等頭部企業將攜z新成果亮相,其中華為擬發布“星云”城市安全大腦,支持千萬級終端并發處理,推動安防系統從“單點智能”邁向“全局協同”。
二、場景化解決方案:覆蓋城市安全全鏈條
本屆展會將按應用場景劃分六大展區,突出技術落地實效:
- 智慧交通專區:展示車牌識別、擁堵預警、事故自動取證等系統,杭州本地企業宇視科技將推出“信號燈自適應調控方案”,通過路側設備與車載終端的實時交互,提升路口通行效率30%以上。
- 應急管理專區:聚焦防災減災,中電科38所帶來的“防汛智能哨兵”可結合氣象數據預測內澇風險,提前72小時生成疏散路徑。
- 社區安防體驗區:觀眾可親身體驗“無感通行”門禁、高空拋物追蹤等民生技術,蘇州科達研發的“AI物業管家”已在全國2000余個小區部署,實現報修、巡檢全流程自動化。
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展會首次設立“海外安防合作區”,邀請來自德國、以色列的12家企業展示反恐裝備與邊境管控技術,促進國際經驗交流。
三、產學研聯動:破解行業痛點
為加速技術轉化,組委會策劃了20余場高峰論壇。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天然將發表《安防大模型的應用邊界與倫理挑戰》主題演講,探討AI技術在公共安全領域的合規路徑。同期舉辦的“揭榜掛帥”活動已征集到87項企業技術需求,包括“復雜光照條件下的人臉識別精度提升”“低功耗無線傳感網絡部署”等課題,高校團隊可現場競標研發合作。
中小企業創新同樣備受關注。通過“安防新銳企業路演”,初創公司如深瞳科技、云跡智能將展示輕量化AI芯片、低成本雷達感知方案,部分項目已獲得紅杉資本、深創投等機構意向投資。中國安防協會秘書長張峰強調:“未來三年,行業將進入‘技術普惠期’,需要產業鏈上下游共同降低應用門檻。”
四、前瞻展望:安全與發展的共生之道
在“韌性城市”建設背景下,安防技術的社會價值日益凸顯。展會發布的《2026中國智慧安防白皮書》指出,我國安防市場規模預計2027年突破1.2萬億元,其中智慧消防、能源設施防護等細分領域年增速超25%。但挑戰同樣存在:標準不統一導致的系統割裂、農村地區技術覆蓋不足等問題仍需政企協同解決。
杭州安博會不僅是技術秀場,更承載著行業使命。正如本屆主題所倡導的,通過科技驅動構建安全防線,z終目標是讓城市成為“有溫度的守護者”——既能精準識別風險,又能保障公民隱私權;既能應對突發事件,又能服務于日常民生。2026年5月的這場盛會,或將為中國安防行業寫下新的注腳。





